246-247章:开卷吧,高瓴星曜!(5000字)-《科技:从倒闭厂,制霸世界》


    第(3/3)页

    大规模的产业团队转移,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

    “现在华国的汽车研发思路,已经完全迥异于我们德意志。”

    “如果我们跟不上脚步,那么根本就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之中,站稳脚跟。”

    冯思翰在一旁插嘴说道。

    以前总说“in China for China“,这次是真的想要落地了。

    那是骗鬼的。

    前景怎么样要看最近两三年能折腾出什么有竞争力的车型。

    不过现在高瓴等新势力咄咄逼人的架势,再不做出改变,大中真的要完蛋求了!

    “这个事情,你们商量一个方案上来,我来做决定。”卡文迪许似乎和海兹曼有一定的默契,沉声说道。

    海兹曼闻言不由得一阵大喜,连忙点头称是!

    虽然组织机构无序且工作职责和流程混乱,从一定角度说新公司没办法避免的,但是如果不迈出这关键一步,就永远拖着不知道怎么样进展。

    不过现在问题也很多。

    从产品定义和营销上大中都有硬伤,在产品定义上大中电动车项目缺少或者几乎没有合格的产品经理。

    内部所谓的产品经理更像车型项目协调。

    另外,挂大中标的电动车存在跟传统车品牌定位无法区分的问题,用户对大中燃油车的固有印象会带入新能源产品上,不解决产品定义和新能源品牌营销的问题,大中电动车销量难有起色。

    价格和质量有时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大中如何去平衡也是一个考验,把狼堡过高的标准进行本地化改良,如何控制这个度?

    不改产品成本下不来,改多了容易出现售后问题影响品牌影响,大中所剩不多的质量和工艺好的口碑也会不复存在。

    进入2017竞品都在进一步降价,蓝海已经变得不仅仅是红海了,现在是血海!

    本来就在竞争中落后的大中会更加捉襟见肘。

    不过,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大中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谁知道5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没准内燃机还能复兴,混动和增程变成主流呢!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大中主动求变。

    如果大中不变,这家公司其实很多高管都看到了,无法生存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海兹曼阁下,现在卡文迪许阁下已经发话了,我们会尽力配合你们的工作。”

    “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这次如果两年之内还没有起色,别怪我们不客气!”

    在一旁的波罗斯基冷声说道。

    他作为发动机主管部门的大佬。

    这一次是丢人又丢面。

    完全可以说是不得卡文迪许为首的董事会信任。

    核心还是华国市场上的降价潮,实在是太吓人了!

    现在华国的A级别车,甚至价格只有德意志的二分之一还不到。

    这种工业成本控制能力,就算是资深如他,也是被吓到!

    二分之一的售价,这啥概念?

    这意味着,你就算是给了它百分之八的关税,它进来依然可以干你。

    你说你是卡文迪许,胆不胆寒?

    这已经不是工业能力,这是工业魔法了!

    这也卡文迪许痛痛快快答应的核心原因。

    像他们这种大权在握的人,其实是最容易看得出来风向的。

    因为,这是他们手上的银子!

    你们这群人的内部斗争都放在一边,如果谁坏了大中的根基,那就是跟这群董事过不去!

    “哼!你放心,如果这次不成功,都不用你说,我海兹曼直接走!”海兹曼冷声说道。

    本来渐渐散去的董事会成员们,都是不由得一呆。

    这好家伙!

    海兹曼看起来还挺有血性的啊!

    卡文迪许心头一乐,上了前去拍了拍海兹曼的肩膀,“海兹曼不要冲动,波罗斯基也是担心公司的发展,你做的事情,我和董事会董事们都看到眼中的,你干得不错,好好干吧!”

    在管理者眼中,不怕执行管理者犯错,就怕他害怕犯错,在那里混着不干事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兹曼的确是一个还不错的管理者。

    现在到华国设置独立研发机构是一步险棋,但是卡文迪许等人,还不会因此而放弃海兹曼。

    “我们一定会在华国重新攀登上新的巅峰的!”海兹曼立刻站直了身体,高声说道。

    PS(不要钱的话):今天看国足,比起新能源来,真的太不争气了,明天补1000字,写7000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