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场破例参会的高瓴芯片执行总裁李宗霖和高瓴人工智能执行总裁吴恩达,就算他们只是协助研发,也是听得一阵热血沸腾。 如果说以前高瓴研发的产品,还是属于正常的科技领域。 那么这辆车,多多少少有些科技修仙的味道了。 那种带有一点点古风味道的赛博朋克感,其实也是他们这群人踏踏实实地坐在这里愿意跟着高怀钧一直走下去的核心原因。 他们突然觉得,高怀钧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已经有些靠谱了。 那就是——高瓴即会低头看路,也会抬头看天,高瓴的未来,将会是广阔的星辰大海! 。。。。。。 第二天一早。 gap了车辆汽车研究院。 李立小心翼翼的把其中的一个办公室门打开。 紧接着,他不紧不慢地把昨天凌乱的办公室打扫干净,然后把已经喝完的桶装水换上一桶新的之后,再把分户式中央空调的控制键打开。 所有的事情做好之后,他的脸上闪现出了一丝迷茫。 现在的高瓴,可不是高怀钧刚刚掌管高瓴厂时候的高瓴了。 那时候高怀钧苦于研发实力不足,那真的是啥事儿都自己硬上,亲力亲为,把所有自己能干的事儿都尽力干完,目的就是为了能节约一下成本。 但是现在的高瓴可不一样了。 现在的高瓴在几年前的第二次组织结构调整之中,就改变了所有人都吃大锅饭的局面,改为了以项目组为导向。 单单高瓴车辆,就分为了八个不同的大型项目组,分别管理八个不同的项目升级和研发。 这样的好处是增加了项目的研发积极性,对于公司整盘是非常不错的措施。 汽车的研发和改善,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各研发组,根据渠道商和自营店反馈回来的BUG和问题,进行不断的改善和升级,最终形成一代接着一代的微创新的产品。 虽然这种微创新在一代的积累之中不显眼,但是时间拉长到以五年为准绳的大尺度上,其带给客户的实用体验,就一点不比高怀钧的金手指带来的大迭代差! 这其实也是高怀钧有别于其他创业者的一个点。 以C端客户需求为基准点,以年为单位,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产品的小毛病和小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完善和成熟的产品。 而这种产品,其个性体验性相比较其他友商,会更为注重消费者体验。 但是,项目分组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分到卖得不好的项目组,那员工就要悲剧了。 卖得不好,那绩效就好不到哪里去。 绩效越不好,那人才就沉淀不下来,项目的发展就会越不好。 李立所在的高瓴明项目组,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号称高瓴车辆体系里头最高端的一款车型,但是特么一年就卖2000台车,赚到钱就见鬼了! 哪里像高瓴宋和高瓴海豚两个大型项目组,人员多,大佬多,干活分工多,轻松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最关键的是米米也非常可观。 “哎!再熬熬吧,高瓴这个平台,出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李立单手托着自己的下巴,叹了一口气说道。 “对!即来之则安之,小李你的心态不错。”从李立的背后传来一阵浑厚的中年男声。 “王总!”李立立刻慌忙地站了起来,失声喊道。 王博是高瓴车辆高瓴明研发组第一负责人,也是高瓴车辆较为罕见的P11(顶级研发专家)中的一员。 高瓴车辆共计10个P11,他是其中的一个。 在高瓴工作了也有六年之久了。 高瓴的项目负责人,全部都必须要在高瓴工作五年以上。 要求非常苛刻。 他能成为这个大佬,如果现在跳槽,做一个本土汽车研发部一把手,是轻轻松松。 李立从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高瓴明研发组工作,王博觉得他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很踏实。 第(2/3)页